东京工业大学(Tokyo Tech)主校区位于日本东京都目黑区大冈山,在铃悬台和すずかけ台设有分校区。校园设施先进,拥有众多研究实验室、图书馆、计算中心和体育场馆,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该校始建于1881年,其前身为东京职工学校,后历经东京工业学校等时期,于1929年升格为大学。作为日本顶尖的理工类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在科学与工程领域享有极高声誉,是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A类顶尖校之一。学校以培养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为目标,其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均具有重要影响力。历任校长包括益一哉等知名学者。知名教师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白川英树等。学校在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学术成果,例如在蓝色LED、碳纳米管等研究上贡献卓著。知名校友涵盖各界精英,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富士通前任社长山本正已、著名化学家吉野彰等。
东京工业大学是日本国立大学中纯粹的理工科大学,其特色优势极为突出。学校专注于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形成了从基础科学到应用工程的完整学科体系。其优势学科包括材料科学、化学、物理、机械工程、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等,这些学科在全球范围内均处于领先地位。学校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设施,如超尖端研究基地、各种大型共享实验装置和计算中心,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研究环境。东京工业大学极其重视研究,其教授和研究人员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教授对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学校与日本国内外产业界联系紧密,许多研究成果得以快速转化,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学校秉承“卓越教育”与“卓越研究”并重的理念,采用小班化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其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强大的解决问题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闻名,深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欢迎。
本科申请通常有两次选拔,第一次为基于留学生考试成绩的材料审核,第二次为面试等。申请截止日因课程和选拔类型而异,通常第一次选拔在1月左右。录取条件包括完成12年正规学校教育、优异的成绩、英语能力证明(如托福或雅思)、日本留学试验(EJU)成绩等。申请材料包括入学志愿书、成绩证明、毕业证明、推荐信、语言能力证明、EJU成绩通知书等。标化成绩要求EJU理科高分,通常需要日语、数学、理科综合的高分。语言要求托福80分或雅思6.0分以上。招生人数有限,录取率较低。申请费约17000日元。
研究生申请(硕士与博士)需要通过意向教授的内诺。申请截止日因研究科和入学时间而异,通常有4月和10月入学。申请者需拥有相关领域的学士或硕士学位,成绩优异,并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申请材料包括入学申请表、研究计划书、成绩单、毕业证明、推荐信、语言能力证明(托福或雅思)等。标化成绩无统一要求,但GPA需较高。语言要求托福80分或雅思6.0分以上,部分研究科要求日语能力。招生人数各研究室不同,录取竞争激烈。申请费约30000日元。
学杂费本科生和研究生入学金约282,000日元,学费每年约535,800日元。 食宿费校内宿舍每月约20,000至40,000日元,校外租房及生活费每月约80,000至120,000日元。 助学金有多种奖学金可供申请,如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奖学金、东京工业大学基金会奖学金等。 年均花费包括学费和生活费,每年约1,500,000至2,000,000日元。
东京工业大学设有理学院、工学院、物质理工学院、信息理工学院、生命理工学院、环境社会理工学院等六个学院。本科专业涵盖数学、物理、化学、地球与行星科学、金属工程、有机与高分子材料、应用化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系统与控制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信息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土木与环境工程、建筑学、生物工程、生命科学、社会工程等。研究生院设有理工学研究科、信息理工学研究科、生命理工学研究科、社会理工学研究科、创新管理研究科等,提供硕士和博士课程,研究领域广泛而深入。
材料科学是东京工业大学的王牌专业,在全球享有盛誉,研究涉及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电子材料等前沿领域。化学专业同样实力雄厚,在有机合成、催化、材料化学等方面成果丰硕。机械工程专业注重机器人、精密机械、能源系统等方向的研究与开发。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在集成电路、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计算机科学专业专注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等热门方向。这些专业不仅学术水平高,而且与产业结合紧密,毕业生就业前景极佳。
东京工业大学的学生群体以对科学与技术充满热情的日本本土学生和国际学生为主。校园内学术氛围浓厚,同时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拥有文化、体育、艺术等各类学生团体约100个。食堂提供多样且实惠的餐饮选择。学校提供多种住宿选择,包括大冈山、铃悬台、すずかけ台等校区的学生宿舍,环境舒适,便于学生交流和学习。校园文化鼓励创新、协作和挑战自我。图书馆藏书丰富,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体育馆设施完善,提供多种体育活动和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